2025届考试倒计时
对于艺术生,校考和统考谁占重要地位?
2025-02-20 13:28:24
对于艺术生,校考和统考谁占重要地位?
在艺术高考的征程中,艺术统考和校考是艺考生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如今校考院校及专业大幅缩减,让不少原本打算参加校考的同学心生犹豫,究竟该侧重统考还是两者兼顾呢?
生应重视统考
艺术统考是全省范围内组织的艺术专业基础测试,主要检验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难度相对较低,通过率较高,通常在 80%-90% 以上,大部分艺考生都能顺利过关。若不参与校考,考生凭借统考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便可参与录取流程。
艺术校考则是在统考合格基础上,由高校自主举行的专业课选拔考试。它旨在选拔专业拔尖的考生,难度比统考大,题目也更为灵活。一旦校考合格,考生能依据校考成绩与高考文化课成绩被高校录取。
对于大多数艺考生来说,统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 “2024 年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基本全覆盖” 这一政策的推进,教育部 “严格把控校考范围与规模”,从各省近期发布的 “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资格名单” 来看,数量显著减少,而认可省统考成绩的院校持续增多。
关键在于,只有统考合格才有资格参加校考!若统考未达标,院校在招生录取时无法获取考生档案。
当统考合格且成绩优异时,考生凭借统考成绩与高考文化成绩同样有机会被 985、211 等知名院校录取。也就是说,统考成绩出色,艺考生也能踏入理想高校。
在统考合格获取校考资格后,即便冲刺艺术名校的校考失利,考生依旧能凭借统考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报考诸多承认统考成绩的院校,包括 985、211 院校。从这个层面来讲,统考合格宛如艺考生的 “安全保障”。
而校考,主要针对 “部分专业特色显著、人才培养质量高的艺术院校,以及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按规定申请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
统考校考均有优劣
统考和校考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考生积极参加校考
了解完统考与校考各自的优缺点后,考生应能明确自己更适合哪种考试方式。特别是统考成绩合格但自我感觉不理想以及专业课极为突出的两类考生,尤其应当参加校考。
为何鼓励统考成绩不错的考生尽可能多地参加校考而非轻易放弃呢?主要是因为教育部明确 “严格限制校考范围和规模”,这看似提高了校考难度,实则使其更容易了。
其一,让专业实力强的艺术院校保留校考,限定校考院校和专业。艺考改革后,具备校考资格的院校和专业局限于 “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 以及 “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从各省公布的 “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资格名单” 可知,目前除 10 所院校暂未明确是否组织校考外,“30 + 18” 所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院校)中仅有 4 所不再组织校考,其他综合院校无缘校考。
其二,在学校所在地组织校考使考点更集中。从 2024 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都在学校所在地进行。这一规定让曾经背着各种器材在全国各地奔波赶考的艺考生无需再四处辗转,尤其对校考资格院校众多省份的考生更为有利。
其三,校考人数进一步缩减。以往校考限制较少时,全国组织校考的院校多达 300 余所,每年参加校考的考生人数达 160 万之多。如今 “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 6 – 8 倍” 这一规定,使得校考人数从总量上大幅减少,而此前校考人数是招生计划数 20 倍、30 倍的情况屡见不鲜。
其四,负担更小,考试标准更统一。以前校考限制较少时,考生赴全国各省参加校考,不仅给家庭带来较重经济负担,也给自身备考增添沉重压力,且众多考点把关标准参差不齐。如今改革后,考生负担减轻,考试招生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显著提升。
其五,校考可更自主地选择适宜科目。校考时间相对较晚,考生有充足时间挑选更契合自身的主攻科目,且在校考集训期间专业水平提升最快,所以考生多报考几所校考院校能增加录取机会。
其六,校考容错率更高。统考仅有一次机会,若考试时准备不充分或出现失误,导致成绩不理想甚至落榜的可能性较大。而校考机会更多,考生可依据专业能力广泛报考,录取几率自然更高。
总结与体会
总体而言,在招生人数固定的情况下,以前同一专业考生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考生竞争,如今改革后校考竞争人数减少、负担减轻,更有利于备考。在此情形下,对于有资格参加校考的考生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遇。
综上所述,除统考成绩合格但不满意、专业课特别突出的考生需参加校考外,建议统考成绩良好的考生尽可能多地参加校考,这既能增加录取几率,也能避免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