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考试倒计时
‘三新’背景下,如何做好我校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
2024-04-28 14:45:57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是什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 》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为: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简言之,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落实“四基”、提高“四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四基”是基础,“四能”是抓手,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才是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是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进行的,那么高中数学教学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会有哪些变化呢?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高中数学教学会有那些可能的变化?
为了生成、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会有以下可能的变化:
1.数学教师教学的基础会变—–实现重心由教向学的偏移。
用核心素养观念来引领高中数学教学,教师的教学基础要实现重心由教向学的偏移,要将教学的基础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研究学生的原有经验(相关基础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依靠原有经验基础以及相关数学核心素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内化,并在学习、内化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新的数学核心素养,强化原有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即在数学的主动应用过程中,形成、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正是核心素养的内涵所在。
2.学生数学学习的可能变化
同样,核心素养原本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原本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服务的,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也要发生变化。具体地说,这个变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思想的变化。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之下,学生应该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发生成学习主体者的认识,明确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做好落实。
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
为了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实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形成、提高。主动探究将成为学生自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的教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
三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变得更为主动地去发现数学学科的价值,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拥有一双可以在复杂的研究对象中通过最简单的模型、最简洁的思路看出问题实质的智慧眼睛,一旦如此,数学核心素养也便形成。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试题呈现什么特点?
2022年高考数学稳中求进,关注数学本质,强调理性思维的价值,注重数学的基础性,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有深刻的认知,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查。
试卷稳步推进改革,难度设计科学(2022年高考数学压轴题难度有所降低,但题目配比却从6:3:1变为3:6:1,中档题比例大幅提高,试题难易结构从金字塔型变为纺锤型。中档题的堆砌增加了试卷的难度,也提高了试卷的区分度),较好地发挥了数学高考的选拔功能,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简言之,可概括为以下六点:
1.注重基础考查,题型稳中有变;
2.试题档次分明,发挥选拔功能;
3.坚持立德树人,体现全面发展;
4.聚焦科技发展,关注生态环境;
5.落实评价体系,强化素养导向;
6.依据课程标准,引导教学改革。
四、“三新”背景下,我们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到我校的校情、学情,我认为我校数学教学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统筹做好教学计划。
新教材在我校使用已有一年半有余的时间,从使用和预判的情况来看,实际应授课总课时数(334)远超课标建议课时数(252),基本占满高一、高二两学年的正常课时数(366)。故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能严格执行显得格外紧迫、重要,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参考校情、学情精准地预判教学进度,作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一丝不苟的执行。
附课时安排情况:
(1)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包含两个章节:集合与逻辑(13课时),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15课时),实际合计28课时,课标建议课时18课时。
主题二函数包含四个章节: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5课时),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24课时),三角函数(18课时),三角恒等变换(14课时),实际合计71课时,课标建议课时52课时。
主题三几何与代数包含三个章节:平面向量及其应用(26课时),复数(5课时),立体几何初步(30课时),实际合计61课时,课标建议课时42课时。
主题四概率与统计包含二个章节:统计学初步(15课时),概率(14课时),实际合计29课时,课标建议课时20课时。
主题五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包含一个章节:数学建模(未安排课时),实际合计0课时,课标建议课时6课时。
另外课标安排了6个机动课时。
必修课程应授课总数为189课时,课标建议为144课时。
(2)选修课程
主题一函数包含二个章节:数列(16课时),导数及其应用(18课时),实际合计34课时,课标建议课时30课时。
主题二几何与代数包含三个章节: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课时),圆锥曲线与方程(18课时),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5课时),实际合计56课时,课标建议课时44课时。
主题三概率与统计包含二个章节:计数原理(10课时),概率(26课时),统计(10课时),实际合计46课时,课标建议课时26课时。
主题四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穿插于其它章节,未安排课时,实际合计0课时,课标建议课时4课时。
另外课标安排了4个机动课时。
选择性必修课程应授课总数为145课时,课标建议为108课时。
(3)正常情况下,高一学年40周,除去各种国家规定节假日和高一军训、考试约9周时间,有效教学时间约为31周,每周按6课时计算合计为186课时;高二学年40周,除去各种国家规定节假日和学考复习、考试约10周时间,有效教学时间约为30周,每周按6课时计算合计为180课时。两学年合计366课时,实际授课至少需要334,结余32课时。
2.夯实数学基础,做好高考的保底工作。
(1)重视知识的系统性教学。
教学中重视章节以及跨章节内容的联系与逻辑,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系统性构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试题引领知识记忆,提高记忆品质。
每次解题时,要求学生主动梳理试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并将其罗列书写于试题旁边。这样简单而有目的的重复中,达到了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一举两得。
(3)依据学情合理安排授课进度,科学删减授课内容,保证该讲必讲、必讲讲透,尽力做到授课进度与授课质量的平衡。
(4)做好常规题的解题教学与学生练习,借助常规题的教学与练习夯实“四基”,提高“四能”。
(5)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基本的画图、计算能力等,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3.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努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开拓学生数学眼界。
(1)沉下心来抓研究,研究“新课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研做高考试题,深入理解、内化教改方向,明确课堂改革大方向。
(2)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教学重结果更要重知识生成过程,因为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生成、发展的。
(3)加强教学研究,重视教学设计。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准绳,开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调动或倒逼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引导教师回归本位,做好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帮扶者。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思想方法。它犹如数学海洋的灯塔,对数学学习、应用起着导向作用,指引着数学人前进的方向。数学课堂不但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5)积极开展解题策略研究,找到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解题策略并实践之。
(6)紧抓时代脉搏,丰富教学背景,扩大学生视野。
4.加强学习的过程性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1)课堂管理方面
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亲历深度的数学思维过程,师生思维同频,让学生思维活动不偷懒。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会做的由学生独立完成,不会的由教师引导完成,让学生动起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行动不偷懒。尊重班级整体学情及学生个性差别,做到课堂提问与学生学情精准对接,提高课堂提问效率,努力做到课堂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主动发现并认可学生的点滴进步,走进学生内心,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会因喜欢你而喜欢数学课堂。
(2)作业布置与检查方面
作业内容紧跟课堂教学,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作业难度把握适度,适合学情,兼顾基础、提高与拓展,提高部分控制到“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难度,拓展部分主要针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适当拔高。作业布置杜绝大水漫灌,逐步落实精准分层作业,有效控制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度。作业反馈要及时,提高时效性,同时要做好以下反馈工作:依据作业情况做好学生个别或集体的辅导;依据作业中反映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实时调整,尽量做到教学与学情的无缝衔接,发挥好作业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试题完成与讲评方面
要求学生完成试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书写完整的分析及解题过程;二是将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查清楚并写于试题旁;三是针对不会做的试题,要查清楚相关知识点并主动识记。
试题讲评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按照“提问相关知识点—审题,发散思维探寻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写出分析过程—要求学生依据分析过程自主书写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反思总结”的程序,利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评;二是尽量多给学生提供板演练习的机会,引导或倒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让学生的问题暴露于课堂,以便当堂解决。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特色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数学生活。
开拓思路,积极开展以促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数学特色活动。主要开设三类课程:一是为学生指点迷津,解决数学学习阶段性问题的讲座类活动;二是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竞赛类活动;三是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类活动,即数学探究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