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考试倒计时

升级学堂个性化辅导

2022-06-02 13:13:27

陪读老师“那些事”!

陪伴胜过千言万语、细节决定你我成败

一、他们也曾是高考单科之“王”

每一位陪读老师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本学科都曾在高考中获取过接近满分成绩,对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可以轻松解决孩子们的学科问题,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提分方式和方法。

  他们与孩子们年龄相近更容易走进彼此的内心,他们可以给孩子们交流大学的生活对未来的憧憬;督促学生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每天二十四小时的陪伴确保孩子们更安心;孩子们发烧、感冒等时候的嘘寒问暖,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更是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润滑剂”,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们总会觉得父母说的都不好,他们会用长辈的身份去开导孩子。

   每天从早到晚的学习任务检查,从早读开始读背内容过关,课堂听课的认真,课堂笔记的记录,课后作业的完成,难点、重点的答疑等等他们无一例外的监督每位孩子都认真的完成;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量,确保每位孩子都能找到学习上的自信。

四、“分包制”兜底教学

学校要求每位陪读老师包保8——15名学生,分别为优等生、学困生、中等生 ,重点关注贫困生、学困生、问题生、单亲生和留守生。教师与包保学生之间建立联系卡,将教师电话、住址,学生家庭住址、监护人电话等信息印制在联系卡上。对包保学生实行教师引领,全程包保,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每周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赢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形成家校共建合力;节假日学生离校期间,教师通过电话与包保学生至少联系一次,掌握学生校外动向;每月开展一次师生联谊、体育竞技、智力游戏等活动,营造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环境。

五、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方式

优等生的辅导: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2、为了使优等生更加优秀,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3.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5.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6.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学困生包保措施:

1、 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少一些孤单感。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学困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

2、 给学困生更多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少一些挫败感。学困生因为一时的贪玩或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部分知识掌握不好,要通过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的思维上存在过多的惰性,只要让他们体会一次成功,也许就能使他们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 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困生主动参与,是他们尽可能多的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和老师的赞 许,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就会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陪读老师要找出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困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以帮助其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3、课堂上认真关注学困生表现,多提问、多鼓励、想法提高其学校积极性。

4、根据学困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布置适合其自身情况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课余时间要对学困生单独辅导,加强课堂知识的落实。

6、经常与学困生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向家长介绍其在校表现,了解其在家学习情况。

7、每次检测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成绩,发现其优点及不足之处,及时与本人和家长反馈情况,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

六、抓反复、反复抓

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一批学生总觉得高考成绩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因为高考不仅仅是考察学生会不会更多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点考点的熟悉熟练程度;每个知识点陪读老师都会让同学们反复练习举一反三,确保学会的不遗忘、学懂的不考错;同一类型不同难度,锻炼孩子们的心算口算能力;书写书法反复强调勤加练习(字是考生给阅卷老师的见面礼),不让书写丢分,不让不规范解答丢分。

 

Copyright © 新西联(西南联大校友会高补学校)

滇ICP2024039426号